佛元2545年4月22日導師於總院金剛寶殿開示
坐禪,是從印度傳來的禪法;不坐禪,是從六祖禪師開始的一個禪法。從印度傳來的禪法,是以「坐」來達到開悟、解脫的目的,所以說這樣的坐禪叫做禪定解脫。從中國的六祖慧能之後,不講禪定解脫,只講開悟見性,所以就不坐禪。當然在六祖以後,還是有很多人坐禪,但是它的方法變了,其重點不在坐禪,而是在開悟見性。這很奇怪!既然坐禪不能開悟見性,為什麼後來還是坐禪?又為什麼六祖慧能這麼說?必須要來作分析。
佛法的教學,有所謂的「對治」、「應病設藥」,你有什麼病,就給你什麼藥,你這邊偏了,它要給你矯正、對治,所以藥方不是固定的,藥方只是一種方便施設。什麼叫方便施設呢?就是在因緣當中,在環境裏面,在起心動念的時候,針對你的妄想,或者現在你所面臨的境界,來加以誘導,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道。為了因應誘導的功能而產生的方法,叫做「方便法」。亦即,一切佛法都由「應病設藥」、「方便施設」來設立,才會有產生八萬四千種法門的因緣。這八萬四千種的法門,就叫做「法無定法」、「法法菩提道」,法法都是入手。但真正的問題不是這個法能不能到達菩提道,是你有沒有執持任一法,你不執持任一法,法法菩提道;你執持任一法,法法是邪見。坐禪跟不坐禪也是這樣的,你執持坐禪這個法,坐禪就是黑山洞窟,你不執持坐禪〈坐禪的時候不執持坐禪〉,就是菩提道。你執持不坐禪,就是狂妄之人;你不坐禪的時候不執持,不坐禪就是菩提道,就能開悟見性。
由這裏就可了解,古印度傳來的禪法專講坐禪,六祖慧能以後專講開悟見性,都是方便施設,兩者之間沒有衝突,不是對錯,是因緣,是環境,是他現在傳法時候的眾生機緣。他現在這麼傳,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對象的問題。這怎麼說呢?譬如說,這個對象不喜歡坐禪,我就跟他講坐禪;這個對象他喜歡坐禪,我就跟他講不要坐禪,這就是對治。
記得曾經有二個居士來求法,師父跟某甲講「你要好好唸佛」。某乙來了,師父就跟他講「你要好好讀經」。有一天,甲跟乙坐在庭院裏吵起來了,甲說:
「人家師父說要好好的唸佛。」
乙說:
「不對!不對!師父說要好好的讀經。」
甲說要唸佛,乙說要讀經,於是就吵起來了。這個時候師父聽到他們兩人在吵架,就走出去,指著甲說:
「你!要好好唸佛!」
然後指著乙說:
「你!要好好的讀經!」
這時候兩個人都覺得很奇怪,怎麼師父教的法剛好相反呢?師父就說:
「甲執持讀經,認為讀經就有智慧,就能解脫,其他的統統都不管了,所以師父為了矯正甲執持讀經的偏執,才講要好好的唸佛,結果甲現在反而執持唸佛了。而乙是每天唸佛不讀經,認為唸佛就能往生西方,其他的都不要了。所以師父就跟乙講要好好讀經,沒讀經就沒智慧啊!結果乙現在反而是執持讀經了。」
你看!凡夫眾生學一法執一法,愈學愈障礙,愈學內心愈轉生迷悶糊塗!真正的修行人,是學一法隨順一法,愈學內心愈光明磊落,愈清淨自在、了無掛礙。不會修行的人,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時,到底要往哪邊呢?其實這個十字路口哪邊都對,問題是,你站在十字路口的正中央,卻不知往哪邊才對!凡夫的修行都是這樣的,站在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從!圓覺經說「猶如迷人四方異處」,不知東南西北,可憐啊!學得愈多愈糊塗!於是祖師爺研發一些簡易的法門,教他「只管唸佛」,他就會了。教他「只管打坐」,他也懂了。這就是道元禪師的「只管打坐」,六祖慧能的「唯論開悟見性,不求禪定解脫」,原來如此!只有笨人在那裏起分別,究竟誰比較高明,六祖或道元?有智慧的人知道兩個人都一樣,都是在對治眾生的迷執!當眾生迷執禪定解脫,六祖慧能用開悟見性來破;眾生迷執開悟見性,道元禪師就用只管打坐來破。是看你的根性、因緣,看你現在在哪裏,在做什麼,看你的心在這個因緣當中怎麼隨順!不是坐不坐的問題!
我們今天修學坐禪課程,那就是你當下的因緣,其他的統統都不管了,統統都放下來了。從前有一位禪師,他的師父教「即心即佛」,他就開始參「即心即佛」,參了老半天還是不開悟,後來他就離開,自己一個人住在山腳下種田,有一天他拿著鋤頭鋤草,鋤到一半鋤頭斷了,ㄅ一ㄚˋ一聲,豁然開悟!原來真的是即心即佛,清清楚楚的。於是他種了一片梅子,過著自在的生活。他的師父聽說他已經開悟,就派一位侍者來找他,侍者去的時候,問他:
「你現在修的是什麼法啊?」
他說:
「我現在修的就是即心即佛。」
侍者笑一笑說:
「錯了!現在師父已改參非心非佛了,不是即心即佛了!」
這位禪師竟破口大罵:
「這個老禿驢又在那邊騙人了,我只管參我的即心即佛,才不管你的非心非佛!」
侍者把這些話帶回去,師父一聽,就說了一句話:
「梅子熟了!」
後來的人就叫他黃梅禪師。
你看一個禪者,他堅定信心參某一法,不執著,沒掛礙,不管任一法,都是正確的,所以法法菩提道。實際上他已經放下了,在這放下當中,他所參的法就永遠有生命力,是活的法。如果你放不下,挑著這個法,肩上百斤重,挑得難過,那這個法就是死法,不是活法。禪宗講的都是很活的東西!不是死的!你不要把它當死法來研究,「怎麼參,怎麼修」,不是這樣的,這樣你永遠沒有活路!
所以,我們今天修的法門是坐禪,就是這麼一句話─只管打坐,久坐必有禪,其他的統統放下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