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之前說過,「」要符合「洞視」、「印証」、「到達」這三個要件才可以。


三法印就是符合了這三個要件:諸行無常→洞視。諸法無我→印証。寂靜涅槃→到達。


那麼一實相法印呢?


其實,三法印既然有它們的一貫性,那麼就有它們的共通性,這個共通的特點就是「空性」。


所以在佛法中,「空性」就是統合三法印的一個「實相」印。


簡單的說:法界的實相就是「空性」。


(註:遊子不喜歡說「空」,而說「空性」。因為「空性」是指:《「有」裡面有「空」的性質存在》的意思,所以法界無論怎麼解釋,它即是有也是空。當然空也是有囉,例如法性周遍法界,那麼就不可能有某個空間「完全沒有」法性。嘻,若有這個「完全沒有的空間」它自己自然就消失不見了,我們根本不可能去查覺。由此可知,能剩下的「空」必然就是「有」,它才會存在。)


 


一實相印…空性…是不是也符合「洞視」、「印証」、「到達」這三個要件呢?


1、見空性:也就是「洞視了諸行無常」。確認了緣起緣滅就是見空性。


2、証空性:這個証是動詞,也就是要去印証的意思,也就是「使之空性」的意思。這個「之」就是那個覺知的「我」,然後使之証入「無我」。當自己是「空性」的時候,所看出去的一切就是「空性」。要印証這個內外都是「空性」就必須「我與諸法無來無去」,也就是「諸法無我」的意思!


所以這裡的「証」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依第1點的「見空性」讓自己進入空性,第二層確認自己已經進入空性(與法無來無去)。


3、住空性:能住空性而不動,能住空性而如如,能住空性而不生不滅。這就是寂靜涅槃。


 


所以,空性就是一實相印。(註:以上遊子的解義,並沒有離開「能覺知的我」。若一實相「空」印沒有加入「能覺知的我」那從遊子的角度來看那會很奇怪的,因為…………。)


 


當我們了解「印」的要件之後,其實我們就有辦法用一實相印來看其它不同名相的義理。


一實相印並不是只有「空性」可以符合而已。


我們也可以說:一實相印就是「無我」,一實相印就是「無常」(緣起)。


關於「無我」的一實相印,其符合三法印的義理比較容易懂,那就留給大家自行解讀。


但有關於「無常」(緣起),一般人可能演譯不出來,所以遊子必須再饒舌一下。


 


為什麼「無常」(緣起)可以符合一實相印呢?這就要有點腦筋急彎了,哈哈!


要了解這個問題前,一定要先了解:


一實相印或三法印的三個要件,其實也可以用「所觀(現象)、相應(能所作用)、能觀(本体)、」的方式來看待。


所觀:觀諸行,而知必無常。


相應:因糾葛,而知要無來無去。


能觀:就是本体,不生不滅,而知有涅槃。


用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到三法印彼此的關係妙用。這樣我們可以把三法印解釋得更完整一點。


用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到更完整的法界實相,這個實相就是:心物一元。所以一定要心與物同時被明見才可以。


這種對應關係,一定會有 所觀的現象,一定有 相應的作用,一定有 能觀的本体


所以,一般認為佛法是「緣起論」的人,這個「緣起」也一定要符合「一實相印」才可以。


 


遊子嘗試著用「無常」(緣起)的角度來看一實相印:


1、見無常:這是可洞視的,這個比較容易懂,而且現象界本來就是如此(諸行無常),所以應該沒問題。


2、証無常:這就有點麻煩了,以遊子的看法,一定要有一個能証的本体才有辦法証無常,如果沒了這個本体,那無常只是現象界的無常,缺少了一個能相應而起的作用,那麼這個「誰」要「怎麼証入無常」就有問題了。當然「緣起論的人」可以把這個無常強強套在「我」身上,然後說這是個「無我」……。但是,只要承認了「無我」就不得不承認接下來的第三點…。


3、住無常:問題來了,「緣起論的人」能否告訴遊子是「誰」能住無常呢?住無常是怎樣的景象呢?如果沒有這個本体,那麼無常如何能無常呢?(遊子的意思是說:在「斷滅」的狀態下如何能緣起呢?「誰」又可以覺知這「緣起緣滅」的狀態呢?當然緣起論的人一定要否定斷滅,但是那個不生不滅又是什麼呢?)


有人一直認為「緣起論」才是佛教的「根本」思想。


如果是「根本」,那麼,緣起(無常)就必定是一實相印,可惜,依遊子這樣的論法,這一緣起(無常)實相印就論不出來。


當然,我們也可以說「無常」就是「緣起」就是「空性」,既然「空性」可以是「一實相印」,為什麼「無常」就不行?是的,緣起(無常)本來就是空性義,但是要有個「能覺知的我」遊子才有辦法把「緣起」論出一實相印呢!


所以,若要論得出來,就要藉助遊子腦筋急轉彎的能力了,也就是說,必須要接受「如來藏」的觀念才可以。


但是,有太多「緣起論」的思想者,他們不承認「如來藏」,這樣遊子就論不出來了……。


遊子敢大膽的說,緣起論可以是佛法通往寂靜涅槃不共外道的「根本思想」。但是寂靜涅槃也是佛法的根本思想呀!所以「緣起論」不是佛法的全部。


是的,以遊子一實相印的論點來反推,必然有個寂靜涅槃的如來藏,光只是緣起論是不夠的。


 


另外,佛法有一個特色就是銷泯二元對立,這不是只有能所雙泯而已,還統合了心物、空有、內外、善惡、始終、大小………等等的二元對立,而這種「法界實相」,我們這種凡夫俗子難窺其一二哩!


所以諸行無常,再加上一個不生不滅的「寂靜涅棸」,看似對立,但這對佛法來講只是小兒科。也唯有這樣正負的衝激而達到統合,才有辦法呈現出佛法的「甚深微妙法」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空如(麥克斯) 的頭像
    空如(麥克斯)

    tathata的部落格

    空如(麥克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