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無生門」的破除法執,再引用《大般涅槃經》的六句,來證明「無生門」破法遍的意義。所謂六句是:不生生亦不可說,生生亦不可說,生不生亦不可說,不生不生亦不可說,生亦不可說,不生亦不可說。用前面四句,來破除思議惑;用後面兩句,破除不可思議惑。

空如(麥克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表示諸法不可言說、不可思議之四句語。


空如(麥克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空如(麥克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May 09 Mon 2011 19:39
  • 夢想

當初來到南部來,最初就是想闖一番成就來。


空如(麥克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龍樹

,或龍樹菩薩,是佛教中觀派的創始人,生於滅度七、八百年左右(西元四世紀),南印度維達婆國婆羅門家。 龍樹菩薩集佛教 - 經師律師論師禪師法師,千部論師、「八宗共祖」之美譽於一身,被中國多數宗派奉為祖師,在佛教史上具很高地位。龍樹菩薩造大乘經典註釋,樹立大乘體系,使大乘般若性空學說傳佈全印。

空如(麥克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唯識宗的修持方法

       摘自:星雲文集─ 從佛教各宗各派說到各種修持的方法

空如(麥克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任何一法,佛乃至眾生,一草一木都是因緣,故無自性,無自性故沒有這個法,沒有眾生,沒有一草一木。同樣空也是沒有自性,因空是因緣空,沒有「空」故是非空。有也是因緣無自性,沒有「有」,故說非有。有和空都不能執著,因為都是因緣所生,所以有不是實實在在的有,空也不是實在的空,若體會有不是絕對的有,空也不是絕對的空,再進一步說空、說有就沒有差別,所以敢講:說有就是說空;說空就是說有。這是從邏緝的思路幫助我們,了解佛體証般若境界,這是我們的思維。而真正體証有就是空,空就是有,沒有複雜的思維,實証時是當下即是,己經沒有言語相、文字相敘述有、空。因實証時,講有、講空都變成多餘的,有不是實實在在的有,空也不是實實在在的空,講什麼都是多餘,所以世尊乾脆拈花一笑。但只有迦葉尊者証道,故其他的人都要靠說(拈花一笑是八萬四千法之一),究竟般若實相的境界,真的不是語言文字,但要度一切眾生入佛的究竟智慧,沒有靠語言文字,不能攝一切眾生。甚至六度萬行都只是方便眾生入佛智,故得靠語言文字揣測般若真空妙有、妙有真空,如三般若的文字般若,若執著文字,就是文字障,不是般若,若善用文字引發聞、思、修,就是文字般若,才會產信、解、行、証。
有不能執著實在的有,故是有而非有,非有而有,給了更好的名字叫『妙有』。空也不是絕對的空,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就給了一個名字叫『真空』。所以有而非有,非有而有;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是一樣的,故真空是妙有;妙有是真空,所以妙有必徹真空;真空必徹妙有。真空妙有是一體兩面是,是實相的一體兩面,諸法實相有兩個角度來體會:一個是實相無相(真空),一個是實相的無不相(妙有);如手心手臂一樣,是一體兩面,般若也如手心和手臂,無相就是無不相,無不相就是無相,真空一定貫徹妙有,妙有一定貫徹真空,真空妙有本來是一個東西。

空如(麥克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抵抗什麼,什麼就會擴大,
你靜觀什麼,什麼就會消失。

空如(麥克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空如(麥克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佛陀的弟子當中,大迦葉尊者是被公認的苦行僧。他從小就離群獨行,聰明懂事過人。雖然出生於富


空如(麥克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