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2、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學佛同修對佛菩薩都願意隨順供養尊重承事,而對於眾生則忽略了。試想泥塑木雕的佛菩薩像只是一個象徵,啟發我們的本性,見到佛要尊重。《華嚴經》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無量壽經》說:「一切眾生皆成佛」,所以隨順供養尊重承事一切眾生就是隨順供養尊重承事諸佛。


現在問題來了,假如這個眾生無惡不作,思想行為都是違逆本性的,也要隨順嗎?佛在世時弟子們已經代我們請示,佛說不可以隨順,善行善事應隨順,惡行惡事不隨順。見其作惡,以真誠慈悲心勸導之,如其不聽即隨他去,不再說,佛法稱之為「默擯」。佛教我們隱惡揚善,心中只記好事,不記惡事,如常記惡事,心就不清淨了。我們從佛所學,可以完全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所以它是世出世間最好的教育。
 
普賢行是建立在六度基礎上,如蓋一棟大樓有五層,普賢行是第五層,第四層是大乘菩薩六度,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般若度。六度的基礎建立在三學戒定慧上,三學的基礎建立在十善上,十善是人天乘,十善的基礎建立在五德上。


五德以孔夫子為典範,當年孔門學生談到夫子的德行有五項,即溫、良、恭、儉、讓。以五德的基礎修十善,以十善修三學,以三學修六度,以六度修普賢行。我們淨宗學會在行門上提倡的德目即由此而來。


另外還加了一個六和,六和最重要,家和萬事興,不和沒有前途,個人與團體都要毀滅。果能照以上步驟修行,能使一切眾生與一切諸佛歡喜。


http://zensoul.org/index/ReadNews.asp?NewsID=397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空如(麥克斯) 的頭像
    空如(麥克斯)

    tathata的部落格

    空如(麥克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