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檀—
我們平時念佛,有散念與專念。
什麼叫散念?就是從我們早上起來,洗口洗臉,吃飯,走路,等車,坐車,睡覺前起床後,乃至於一切時,一切地,一切事,只要有空,都可以在心中默念佛號,一記起來就念,念得越多越好。
淨土法門,貴在信、願。所以學淨土,要一門深入,長時熏習,這個道理是對的。要將這一句佛號深深地植入我們的八識心田之中,哪怕睡覺夢中也能念佛,那就非常令人贊嘆了。
生命無常。我們不能光打自己的如意算盤,說將來等我老了,要走的時候,好好躺在床上,神志清醒,再來一些蓮友為我助念,然後佛菩薩來把我接到西方淨土去。
這只是一個美夢。
生命無常,黃泉路上無老少。更多的時候,我們的美好願望並不能實現。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說不定什麼時候身子一歪,倒在地上,一兩分鐘甚至一剎那就走了,一定要作好這樣的准備。
如 果最後留給我們的只有一兩分鐘時間甚至只有一剎那,或許還有嘈雜的環境、惡劣的天氣、病痛的身軀等等不如意情況,這個時候,我們能否不計較這一切的不利外 因,而在一瞬間把佛號從心底提上來呢?即使我們能夠躺在床上,但生命最後時刻面臨的四大分離的痛苦也並非能夠讓我們象平時一樣輕松自如地念佛。
所以為了應對將來可能出現的諸如此類的不利外緣,所以現在要下功夫,從平時做起,一點一滴做起。
要借助平時的散念,一定要多念,記起來就念,隨時隨地都能將一句佛號提起來,要做到完全是無意識的,就象呼吸一樣自然和必不可少。這種功夫到了,一有不對(意外或危險),一句佛號就能從心底生起,想都不用想,此時念佛已經成為一種最重要的應急機制了。
什麼是「真信」,這是真信,真功夫。
如果遇到危險或意外時,大叫一聲「媽呀!」或「天哪!」,那就完了。是真的完了啊。這一生就此結束,再修要等到若干年後的下一世了。
廣欽老和尚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水,然後問人家:我剛才做了什麼?等人家回答之後,老和尚說:我剛才念了一句佛。
所以真正的念佛人,是隨時隨地心中都有佛號的,哪怕再忙,也能見縫插針念一些佛。什麼叫「淨念相繼」?這就是淨念相繼。這是我們所要努力的方向。
除了散念,如果一天之中有一段空閒時間,一個小時或半個小時都行,可以練習專念。專念是為了使我們的念佛功夫向縱深發展,是非常必要的。
專念最好要打坐,靜心打坐這是有功德的,我們看佛菩薩也是打坐的。如果可以,大家都要學一學。當然,如果確實沒有辦法的,端身正坐也行。年輕人和身體比較瘦一些的可以學雙盤跏趺,如果是老年人或身體比較富態的,學單盤就行了。
如 果學單盤,先把左腿向外平放,然後小腿彎曲收回,右腳放左大腿上,呈上下疊放,脊梁挺拔向上,這叫吉祥坐,學會這一種坐法即可。臀部要放一個適宜高度的墊 子,不然上身會向前趴。手結彌陀印:雙手心朝上,左手掌在下,右手掌疊放在左手掌上,雙手大拇指輕輕相觸,安放於跏趺上。
如 果是年輕人或身體較瘦者,可以學雙盤。一般人一下子雙盤是很難的,盤不上,所以也要先從單盤學起。不過先學的單盤不是吉祥坐,而是降魔坐。也就是右腿先平 放,然後左腳放在右大腿上,和吉祥坐雙腿上下疊放的順序相反。雙手結彌陀印。當降魔坐練習到一定的程度,雙腿非常靈活了,再把右腳扳上來,放在左腿上,小 腿成交叉形,這就是雙盤吉祥坐。
其實雙盤也很容易,自然而然的,無須硬來。硬壓很痛苦,而且怕傷到筋骨。單盤到了一定時間,幾個月或一兩年,自然就成雙盤了。
剛開始打坐時可能腿腳放不平,有些疼痛,這都不要緊。隨順它,不要硬來,最開始時象個樣子就行了,不要壓,以後自然會平的。最開始的時候,不要定時間,如果痛得很難受的時候就算了,不要硬撐,幾分鐘十分鐘都好,但要堅持,天天早晚堅持坐一會,以後時間再逐漸延長。
隨 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發現打坐真的很好,往那一坐,腿一盤,真的很舒服,很享受。所以打坐絕不是一件苦差事。如果按禪宗的說法,心裡很舒服這個感受是不能 貪的,貪不得,否則就掉到「觸」裡面去了。(「觸」是五欲之一。)我們不管它,我們是為了念佛,不是為了享受。靜下來後,就可以念佛了。
關於打坐時眼睛的問題,一般是微閉的。但是也有些人閉眼會看到許多景象,這樣可以微睜,眼簾下垂,看前面一米左右的地方,似看非看,但注意力要集中在佛號上。
念佛的方法以十念法最好,最為攝心。十念法除了容易攝心,還有一個道理,就是阿彌陀佛十八願中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裡的「十念」即是指念十聲佛號。我們常常講:真信,切願,十念必生。所以平時念佛以「十念」為單位。
十念法是我們的前輩,歷史上的念佛人總結和流傳下來的經驗,得到淨土十三祖印光大師的肯定和推崇。具體來說,十聲佛號,可以五、五念,也可以三、三、四念。(5+5=10,3+3+4=10。)如果五聲仍覺得長,還可以再分成三、二念。都可以,隨各人歡喜。十聲佛號念完,再念十聲,以十為基數,一直這樣念下去。
而 念佛的形式,以默念和金剛持為宜。心中默念佛號時,佛號從心中流出,念念分明,雖則無聲,實則有聲。心中念佛,心中記數。(因為手結彌陀印,所以是不用數 珠的。)無須觀想,把注意力集中在佛號上就行。金剛持念佛是嘴唇動,但無聲,只是嘴唇動而已,不用出聲。注意力不要集中在嘴唇上,而要集中在佛號上,其他 都和默念一樣。如果妄念多的話,念佛速度可以稍快,一念追一念,一聲追一聲,不讓妄念生起。如果妄念減少,再適當放慢默念速度。
這樣念佛,身心俱寂,但念念分明,最後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進入一種念佛的禪定狀態。這也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所要達到的結果。雖然此時已有相當的念佛功夫,但並非已經成就,再往前去就是證到念佛三昧,體悟到萬法皆空,心佛不二,當下證到菩薩的果位,生死自在,將來壽終舍報直接往生到西方淨土。
信 願念佛,十念必生。這指的可以是一點念佛功夫也沒有的人,但是他具足信願,也能往生。但是一般來說,往生的品位較低。而念佛功夫越深的人,往生後的品位是 越高的。區別在這裡。如果當下證到念佛三昧,這個層次當然又更高了。(西方淨土有四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
對於我們大家來說,開始專念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甚至有人連坐都坐不住,這是能夠理解的。不是說不能打坐,是心靜不下來,沒辦法入靜,這個要靠平時的努力。
另外就是默念佛號時,如果妄想太過洶湧,極大地影響了念佛,此時出聲念當然也是可以的。佛號從心裡生起,口裡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聽得清清楚楚,這當然也是可以的。如果妄念少了,再換成默念。這也是[都攝六根],用一句佛號把六根攝住,一心念佛,心不旁鶩。
如果專念時間久了昏沉,可以站起來念,或右繞經行念佛,都是可以的。幾種念佛方式變換著來,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念佛方法。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坐得穩,定得住,心中只有佛號。
散念與專念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既是為了提高我們的念佛功夫,更是為了增加我們的信願。閉關打坐念佛和行般舟念佛皆可看作專念。
最後值得注意的就是隨著念佛功夫的深入,我們無論見到何種境界,不管是殊勝的還是不好的,都無須歡喜和恐懼,須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只管念佛就好,一切皆是見如不見。隨你外境怎麼樣,我心如如不動,心中只有佛號。
(念佛有四法,即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和持名念佛。今末法眾生尤以持名念佛為易行,能行,易成就,持名念佛也是本師釋迦佛在無量壽經及阿彌陀經中對我等眾生的明示,故其余三法不在此討論。)
http://shawchen.blog.163.com/blog/static/5518112010926315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