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中論,觀涅槃品第二十五。我們首先講,外人錯誤在什麼地方,他錯誤
在執著有涅槃。外人問了:
【若一切法空 無生無滅者
何斷何所滅 而稱為涅槃】
他說,如果一切法空,就無生無滅了,既然無生無滅,「何斷何所滅」?這是
說四諦,知苦斷集,空的話,怎麼能斷集呢?何所滅是講修道證滅。一切法空,怎
麼能修道呢?怎麼能證滅呢?「而稱為涅槃」,觀念上他錯了,他執著有涅槃。龍
樹回答說:
【若諸法不空 則無生無滅
何斷何所滅 而稱為涅槃】
「若諸法不空,則無生無滅。」一切法不空,那是定性有。既然有決定性存在
了,「何斷何所滅」,它定性有了,怎麼能斷集?怎麼能修道證滅「而稱為涅槃」
?你說一切法空沒有涅槃,正相反,正因為一切法空才有涅槃,我們知道什麼是涅
槃?涅槃就是空義嘛!這兩偈比較容易懂,有沒有不清楚的?下面一偈,龍樹直顯
空義。
【無得亦無至 不斷亦不常
不生亦不滅 是說名涅槃】
「無得亦無至」,沒有得,滅不可得,無苦集滅道嘛!修道不能至於涅槃,因
為一切法空嘛!「不斷亦不常,不生亦不滅,是說名涅槃。」這大家看出來了沒有
?他講空。如果有得有至,那是定性,因為空才得,空才至,空當然不斷亦不常,
不生亦不滅,這個空說明涅槃。所以求涅槃的人,以有所得心,都錯。
以上這三偈總說,以下分別說,分別什麼?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都
不對。所以,以下講離四句。第一偈先說涅槃離有一句。
【涅槃不名有 有則老死相
終無有有法 離於老死相】
有法有老死相,什麼是老死相?有法有三相──生住滅,都是老死相,有就有
老死相了。「終無有有法,離於老死相。」這是破涅槃是有。下面一偈:
【若涅槃是有 涅槃即有為
終無有一法 而是無為者】
若涅槃是有的話,就是有為。因為什麼涅槃是有就是有為呢?我們剛才說過,
有法有三相──生住滅,生住滅就是有為法。如果涅槃是有為法,那不對,沒有一
法是無為了。我們知道,涅槃是無為,如果涅槃要是有為的話,就沒有無為了。
我們講一講:涅槃是空,空是無為;涅槃是清淨,清淨是無為;涅槃不可得,
不可得是無為;涅槃無所有,無所有是無為。如果你要說,涅槃是有為,那就沒有
無為了。大家懂不懂?有問題的可以問。再看下面一偈:
【若涅槃是有 云何名無受
無有不從受 而名為有法】
如果涅槃是有的話,那麼就是我所法,我所法依我而立。簡單說,我知道是有
,那個有是我所,我是受者,我所法是所受。所以他說「無有不從受,而名為有法
。」沒有不從我法而有我所的。這個地方,比較難懂一點,你要打轉身,要不然你
不知道為什麼「無有不從受,而名為有法」。
講明白一點,我法二執,我是受者,法是所受,「無有不從受,而名為有法。
」就是說「我所法」是從「我」立的,大家轉過這個彎沒有?
再看下面。下面外人就問了,你說有不對,那涅槃是無啊?外人錯,他不是說
無,他的觀念是有「無」,有一個「無」。既然有一個無,那個無還是我所法,所
以龍樹答:
【有尚非涅槃 何況於無耶
涅槃無有有 何處當有無】
無對有而立,有壞了叫無,可是「有」不是涅槃,無怎麼會是涅槃?有壞叫無
嘛!涅槃空,沒有有法,既然沒有有法,何處有無?我們都知道「有」壞叫「無」
,既然沒有「有」,怎麼有「有壞」?所以「何處當有無」。下面一偈:
【若無是涅槃 云何名不受
未曾有不受 而名為無法】
這個大家要了解,外人的意思,他不是說無,他是說有一個「無」,有一個無
,這個無叫涅槃。那還是我所法啊!怎麼知道有無呢?「我」知道有無啊!所以這
個「無」還是我所法。既然我所法依我而立,我知道有「無」,它叫涅槃,那不還
是我所法嗎?既然我所法,依我而立,就有受。我是能受,我所法是所受,一定有
受。所以他說「未曾有不受,而名為無法。」換句話講,未曾有不知道,名為無法
的。你說無法一定知道,你知道就是受。關鍵在那裏?外人執著,有一個無。換句
話說,這個無是另一個形態的有,它是涅槃,這是外人的意見,要認清。他不知道
,受即無受,無受即受。受即無受,雖受不落常邊;無受即受,雖然無受,不落斷
邊。這是出沒二諦,外人不知。
無受是一法,受是無量法。無受即受,一即無量;受即無受,無量即一。這出
於般若,佛在經上說過,若人欲於一知無量,於無量知一,當學般若波羅蜜。所以
下面一偈,龍樹就說般若了。
【受諸因緣故 輪轉生死中
不受諸因緣 是名為涅槃】
因緣是假有,假有還是空,所以空是真空,真空即妙有,所以空就是妙有。所
以佛說過,若人欲知空即無量,無量即空,當學般若波羅蜜。「受諸因緣」,世俗
諦。由於世俗諦,生遍計執,所以才「輪轉生死中」。
「不受諸因緣,是名為涅槃。」怎麼不受諸因緣,有誰知道?知道的可以說。
「不受諸因緣」,就是知道一切有法是依他起,依他起無自性,無自性就是圓成實
,它就不受諸因緣了。圓成實叫做涅槃,所以欲知依他起是圓成實,欲知圓成實是
依他起,當學般若波羅蜜。
【如佛經中說 斷有斷非有
是故知涅槃 非有亦非無】
佛在經上說過,「斷有斷非有」,有不對,非有也不對。所以我們就知道了,
涅槃是非有也非無。我們眾生都有二執習氣,執兩邊。二執習氣續生死,落入六道
。什麼是二執呢?有無兩邊,生滅兩邊,斷常兩邊,始終兩邊,都是二執,二邊執
著嘛!你就是因為這樣落入生死的。你想一想,有無相續無間,不可分別,全有以
成無,全無以成有。斷常也是一樣,生滅也是一樣,始終也是一樣,相續無間,你
執著兩邊,錯誤!那叫迷惑。
譬如我舉個例子,遠近是二邊執著,沒有遠,沒有近,遠對近而立,近對遠而
立,既然對待而立,都是空的。不相信我問你,那裏叫近?那裏叫遠?這都是人的
錯誤觀念。所以涅槃「非有亦非無」。
外人就問了,既然有不是涅槃,無也不是涅槃,那麼亦有亦無是涅槃?亦有亦
無是什麼?有無和合。龍樹菩薩回答說:
【若謂於有無 合為涅槃者
有無即解脫 是事則不然】
「若謂於有無,合為涅槃者。」有無和合就是涅槃。「有無即解脫,是事則不
然。」我們知道涅槃叫解脫,有無和合叫涅槃,那有和無都叫解脫了?所以不對。
我們再講一偈:
【若謂於有無 合為涅槃者
涅槃非無受 是二從受生】
因為有和無都是從受生的嘛!都是我所法嘛!涅槃無受,不受生死叫涅槃。假
如有無和合叫涅槃,涅槃就是受了,那不對。有問題的沒有?我們今天講到此地,
下課!
大家看中論注意到一點,不可依文解義,要依理推尋。
大家看中論,觀涅槃品第二十五。
【有無共合成 云何名涅槃
涅槃名無為 有無是有為】
這是外人說,既然有不是涅槃,無也不是涅槃,那應該有無和合為涅槃。龍樹
回答說,有無共合成,怎麼會叫涅槃?
「涅槃名無為」,涅槃不生不滅是無為,有無是有為,兩個不同啊!有有生住
滅三相,無也有生住滅三相,所以外人所謂的無,是有一個法叫無。那麼說起來,
無還是另一個型態的有,所以有生住滅三相。下面一偈:
【有無二事共 云何是涅槃
是二不同處 如明暗不俱】
你要是說有無二事共和合為涅槃,那怎麼會成功?有和無不同處,因為有就不
是無,無就不是有。如同明暗不俱,明則無暗,暗則無明,不能一處俱。這個都容
易懂了。
外人又問了。他這四句,第一個「有」一句,不對!離有一句。第二個離無一
句,第三個離亦有亦無一句。他說既然亦有亦無不對,那應該是非有非無啊!非有
非無叫涅槃,這是外人的意思。龍樹回答說:
【若非有非無 名之為涅槃
此非有非無 以何而分別】
假使說非有非無叫涅槃,可是那個「非有非無」怎麼分別呢?非有非無斷滅嘛
!所以「以何而分別」?下面一偈:
【分別非有無 如是名涅槃
若有無成者 非有非無成】
怎麼知道是非有非無呢?對有而言,不是有就是非有;對無而言,不是無就是
非無。所以,對有無才成立非有非無,沒有有無,沒有非有非無啊!可是話說回來
了,要是有無成功的話,那就不是非有非無了。有無成就,就不是非有非無,那如
果說有無不成就是非有非無了,那沒有分別,不對有怎麼分別非有?不對無怎麼分
別非無?
大家都明白了吧?有沒有問題的?(問:請師父再解釋一遍,不太清楚。)那
裏不清楚?(問:什麼是非有非無?)非有是不是對有才成立非有?不是有,叫非
有;不是無,叫非無。那麼換句話說,分別非有非無,一定先成立有無。既然有無
成立了,就不是非有非無啊!下面一偈就總說了。
【如來滅度後 不言有與無
亦不言有無 非有及非無】
這是四句。有一句,無一句,亦有亦無一句,非有非無一句。如來取滅以後,
不言有也不言無,不言亦有亦無,他的句子「亦不言有無」,亦不言有無就是不言
亦有亦無。「非有及非無」,亦不言非有非無。這是離四句。怎麼離四句呢?簡別
凡情離四句。還有即四句,即四句是直顯正義。下面一偈:
【如來現在時 不言有與無
亦不言有無 非有及非無】
這還是離四句,簡別凡情。如來現在的時候,就是如來在世的時候,亦不言有
也不言無,不言亦有亦無,不言非有非無。
【涅槃與世間 無有少分別
世間與涅槃 亦無少分別】
涅槃是不生不滅,世間是生滅,不生不滅和生滅沒有分別,生滅和不生不滅也
沒有分別。有誰知道這個道理?不生不滅隨緣,就是生滅;隨緣則無性,那麼生滅
就是不生不滅,所以才沒有分別。這一偈大家都懂了吧?他講二諦,涅槃無性是第
一義諦,世間隨緣是世俗諦,第一義諦隨緣就是世俗諦,世俗諦無性就是第一義諦
。
【涅槃之實際 及與世間際
如是二際者 無毫釐差別】
涅槃的實際是無性,一切法以無性為性。世間它的實際呢,本來世間是隨緣,
隨緣則無性,世間和它的實際還是無性。所以涅槃的實際是無性,世間的實際也是
無性,如是二際者,無毫釐差別。
【滅後有無等 有邊等常等
諸見依涅槃 未來過去世】
這一偈要留神了,他講的方式不同,你如果不留神,不知道說什麼。「滅後有
無等」,是說如來滅後,邪見紛起。先說「有無等」,有無等是怎麼說呢?有人說
涅槃是有,有人說涅槃是無,有人說涅槃是亦有亦無,有人說涅槃是非有非無。他
說「有無等」,這個「等」就是邪見有四句,有一句,無一句,亦有亦無一句,非
有非無一句。這都是戲論,只有言說,沒有實義。
「有邊等常等」,這是略說有八句。有人說世間與我是有邊,有人說世間與我
是無邊,有人說世間與我是亦有邊亦無邊,有人說世間與我是非有邊非無邊。
有無四句是依涅槃而立,有邊無邊四句是依世間與我,未來世而立。常有四句
,有人說世間與我是常,有人說世間與我是無常,有人說世間與我是亦常亦無常,
有人說世間有我是非常非無常,這是根據過去世立的。所以他下面講「諸見依涅槃
」。有無四句是根據涅槃立的,「未來過去世」,有邊無邊四句是根據未來世立的
,常無常四句是根據過去世立的。大家仔細看,所以他說「諸見依涅槃」,有無四
句。未來是有邊無邊四句,常無常四句是根據過去世立的。大家要留神啊!要不然
你不懂那幾句偈,就糊塗了。以下總破。
中論不可依文解義,依文解義完全錯。譬如「滅後有無等,有邊等常等。諸見
依涅槃,未來過去世。」依文解義就錯了。你們不懂,我告訴你們辦法,求龍樹菩
薩,求龍樹菩薩加被。今天我們把這品講完。
【一切法空故 何有邊無邊
亦邊亦無邊 非有非無邊
何者為一異 何有常無常
亦常亦無常 非常非無常
諸法不可得 滅一切戲論
無人亦無處 佛亦無所說】
「一切法空故」,總破了。因為一切法性空,「何有邊無邊,亦邊亦無邊,非
有非無邊。」性空,怎麼有有邊無邊四句呢?那四句叫戲論,不實之論。
「何者為一異,何有常無常。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何者為一異」,
他是說一切法性空,怎麼有一有異呢?說一不對,一即一切嘛!不是絕對的一;說
一切不對,一切即一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性空。性空怎麼有一異?既然沒有
一異,怎麼會有常無常、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
「諸法不可得,滅一切戲論。無人亦無處,佛亦無所說。」不可得,大家看出
它是什麼意思了沒有?空則不可得。有空,有不可得,空也空,空不可得。你如果
僅僅知道有空,不知道空空,那叫邪見空。「滅一切戲論」,說有說無、亦有亦無
、非有非無,都是戲論。戲論是不實之論,僅有言說沒有實義,叫戲論。
「無人也無處」,沒有人也沒有處所,這是說無人亦無法。「佛亦無所說」,
沒有言語。這半偈是說什麼?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過,大家要知道,這是破言
語心行之執著,不破言語心行之法。所以我們過去常講過,破見不破法。大家有問
題的沒有?
(問:前面說如來滅後,外人執著涅槃是有是無,他是依什麼見解認為世間有
邊無邊立為過去?或是常無常等立為未來,他是依什麼見解?)外人認為涅槃是有
,有人認為涅槃是無,有人說亦有亦無,有人說非有非無,這叫遍計執。有人對未
來說,未來有邊,有人說未來無邊,這是世間和我來執著。對世間,有人認為世間
有邊,有人認為世間無邊,有人認為我有邊,有人認為我無邊,這是世間對未來說
的。有人認為過去是常,有人認為過去是無常,有人說亦有常亦無常,有人說非有
常非無常。所以他說「諸見依涅槃,未來過去世。」
http://ccbs.ntu.edu.tw/DBLM/resource/ebooks/seeland/praj/056-26.htm